|
|
愚公渠
发布日期:2021-09-22发布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浏览次数:1444
一、教学主题 体会当年济源人民“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战天斗地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 依托愚公渠现场教学点的历史资源,帮助学员进一步了解济源修建水利工程的历史和济源人民为水利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通过实地参观愚公渠吓魂潭一段使学员深刻地感悟济源人民骨子里的愚公移山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点介绍 1.引沁河口水电站 引沁河口水电站,位于济源市克井镇河口村北沁河右岸,于1993年7月1日动工兴建,1994年7月1日竣工,同年9月并网运行。电站以沁河为水源,利用愚公渠灌溉余水发电,为径流式电站。原设计总装机3×3200KW,设计水头101米。单机耗水3.78立方米每秒,设计年利用小时4875小时,年发电量4680万度。2000年为解决三台发电机定子绝缘老化的问题,对发电机定子线圈进行增容改造。2011年引沁河口水电站做为全国第四批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对主要电气设备进行增效扩容改造,现在电站总装机为3×3600KW+1×1600KW。主要工程有:引水闸、金波洞、前池、竖井、压力洞,主副厂房,防洪墙、台阶路、办公区等建筑。总投资2200万元。截止2014年底,电站已累计发电99642万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灌区经济发展,实现引沁济蟒渠工程良性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河口水库 河口水库位于济源市克井镇境内,黄河一级支流沁河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沁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流经山西省沁源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区、在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峡谷后进入下游平原,经沁阳市、博爱县、温县在武陟县注入黄河,全长484.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沁河长年有水,且水量充足,具备饮水条件,也是修建引沁济蟒渠的前提条件。河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的9223平方公里。大坝全长 530m,最大坝高122.5 m,属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泄洪洞、溢洪道及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河口水库是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供水、发电、改善生态、为黄河干流调水调沙创造条件等综合作用。水库工程总投资26.11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8.28亿元、占总投资的70%,河南省自筹投资7.83亿元、占总投资的30%。水库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对济源、沁阳、孟州、温县、武陟55万群众的防汛安全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使沁河下游的防洪能力由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对下游南水北调工程、京广铁路等工程的防洪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水库建成后,对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济源市88%的面积属于山区和丘陵,年均降水量较低,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济源市超前谋划,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北边抓住河口水库、蟒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契机,充分利用沁河水和蟒河水;在南边利用小浪底北岸灌区及引黄调蓄工程(包括东湖、三湖、河道治理等内容),重点开发黄河水;在西部山区,通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山区群众饮水。完成大峪东山供水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等市级重点水利工程19处。在山区建成了王屋山、布袋沟、天坛山、大峪东四大集中供水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目标。同时,还以流域治理和坝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水保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解决了群众吃水的问题,还要解决产业发展用水的问题,为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3.愚公渠 愚公渠(引沁济蟒渠),是沁河自晋入豫的第一座跨流域无坝引水的大型山岭区灌溉工程,工程修建于1965年,1969年建成通水。渠首位于济源市克井镇紫柏滩村,渠尾止于焦作市孟州槐树乡槐树村,干渠总长120公里,后经扩建配套,干、支、斗渠达1400余条,渠系总长达2000余公里。引沁济蟒渠蜿蜒绕行于太行、王屋及北邙山麓,穿山越涧,飞崖走壁,工程共开山劈石320余处,跨洪谷沟壑215条,越险坡陡崖90余处,凿洞修涵140余处,建大型渡槽8座,筑土垒坝19座,共计桥、涵、闸阀330余座,是一个引蓄结合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40余万亩,惠及济源、焦作孟州市、洛阳吉利区等15个乡(镇)、355个行政村、50万人口。 20世纪60年代前,济源人民尤其是山岭区群众深受干旱缺水的困扰,“岭高井深水如油,十年九旱地不收”、“种一葫芦打两瓢”就是对当时干旱缺水现状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家乡的生产生活条件,1965年7月,中共济源县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修建引沁渠工程方案,决心从沁河上游山西省阳城县境内取水建设引水工程。由于引沁济蟒工程建于经济比较困难时期,当时采用民办公助,济源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建设过程中,济源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利用简陋设备,自制水泥、炸药、白灰等,累计为工地生产水泥6140吨、加工炸药942吨,烧制白灰6.11万吨,编制抬筐数十万个,修造工具20余万件,筹兑粮食860万公斤,捐献木料、铁件、工具不计其数。先后有62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9名民工致伤致残。 2005年6月,在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之际,为了回望历史,激励后人,展示先辈们壮怀激烈、英勇无畏的精神,中共济源市委把引沁济蟒渠济源段正式更名为愚公渠。2008年9月,引沁济蟒渠工程被列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愚公渠被列为愚公移山精神干部学院现场教育基地。 |
主办单位:中共济源市委党校 | 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 | 济源行政学院 | 济源市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济源市济渎大街与沁园路交叉口东南400米 办公电话:0391-8328000 培训预约:0391-8328777 邮编:459000 豫ICP备2022022540号-2 举报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