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贺明洲
河南老乡列子列御寇的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作为民间励志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是毛泽东把这个故事与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赋予它极其伟大的时代内涵,也因为毛泽东的影响,愚公移山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反过来说,是列子的寓言故事给了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才产生了毛泽东在七大的不朽的闭幕词——《愚公移山》。如果我们把中国革命事业比作“挖山”(推翻三座大山),把建设新中国比作“改造”(毛泽东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毛泽东的实践比喻为“挖山”实践和“改造”实践,把毛泽东思想比喻为“挖山理论”和”改造理论”。下面我就毛泽东的这两大理论和两大实践与河南的联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错误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毛泽东的那些与河南有关联的“挖山理论”、“改造理论”
在毛泽东的“挖山理论”和“改造理论”中,有许多名著、名言起因于河南,譬如家喻户晓的名著《愚公移山》,新闻杰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广泛流传的名言“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等等。
(一)老三篇之一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源于河南人列子的著作《汤问》,愚公的家乡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毛泽东多次向干部战士讲述愚公移山的典故,并能结合革命实践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精神。 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学员毕业典礼上,对即将开赴太行山等地的干部们讲过:要学习愚公挖山的精神,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统移掉。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说:“同志们!我多次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我们要把中国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山挖掉!”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致闭幕词时向全党发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号召,再次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来闭幕词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题目改为《愚公移山》,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成为家喻户晓“老三篇”。
(二)新闻杰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948年11月4日,毛泽东获知中原解放军占领南阳后,欣喜挥笔为新华社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全篇一气呵成,文笔优美,是中外新闻史上的罕见的杰作。这篇消息绝妙的运用历史背景,说明南阳的战略地位和我军占领南阳的重要意义。胡乔木说:“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在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也没有第二篇,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气派,很精练,把解放战争和中国历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真实反映了我们当时胜利进军中充满了势如破竹的气魄。”毛泽东也以此文为得意之作,此文发表不久即指示胡乔木要加强综合报道,像占领南阳那样去写。
(三)洛阳解放后我党城市工作方针 1948年4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亲自制定洛阳城市管理9条方针,该电报突出体现了人民城市由人民负责管理的思想,特别强调该方针基本适用一切新解放的城市,因而具有普遍意义。此电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上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化时期,郏县大李庄乡7名初中毕业生和25名高小毕业生回到村里参加农业合作社,解决了合作社缺乏会计和记工员的问题。许昌地委派人调查该乡的情况,写了《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印发全区并上报河南省委。1955年10月,毛泽东看到了这篇文章后,把该文收入他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亲笔写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按语,其中写道:“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后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言。
此外,毛泽东为一篇介绍安阳县南崔庄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的材料写了近两千字的按语,并亲自把文章的题目改为《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其中的名言被广为传诵,如:几千年来,谁人看见过鸡毛能够上天呢?“鸡毛不能上天”这个古代的真理,在社会主义时代,它已经不是真理了。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在中国,正在上天。在全世界,都是要上天的!
(五)“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一份报告里看到封丘县应举社集中群众智慧,依靠集体经济战胜灾荒的事迹后,充满激情地挥笔写下了《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他写道:“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我现在向全国七十几万个合作社的同志们,以及城市里的同志们推荐一个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叫做应举社,很有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此文6月1日在《红旗》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后,立刻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二、毛泽东领导河南人民的“挖山”实践
毛泽东在领导河南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紧要关头,运筹帷幄,攻坚克难,使人民革命力量日益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确立了河南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毛泽东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河南敌后,收复失地,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初期,河南大部迅速沦陷,广大人民深处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及时调兵遣将,从延安等地派出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武装骨干力量,奔赴河南敌后发动、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很快打开了河南抗日斗争局面,创建了太行、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至抗战结束,在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我党在河南先后创建了六块抗日根据地,解放人口2000多万,根据地的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建立了18个分区、90个县级抗日政权,人民武装发展到10万余人。在情况复杂、斗争残酷的环境里,能够发展壮大人民力量,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与毛泽东的英明领导分不开。其战略意义在于:一是打通了我党领导的华中战略区与华北战略区的联系,使我党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处于进退有据的有利局势,二是党在中原地区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三是扩大了我党在中原地区的政治影响,为解放战争时期逐鹿中原,夺取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遥控指挥中原解放军胜利突出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结束后,我新四军五师、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等部6万余人在国民党大军压迫下,渐次从鄂中、豫中等地撤退收缩,会师桐柏山区,创建了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军的存在,直接对南京、武汉构成威胁,而且是国民党军队进攻华北、陕北解放区极大障碍,因而蒋介石必欲除之而后快。1945年12月,中原军区主力部队被迫东移到平汉路东之大悟县宣化店地区,处境极为困难。毛泽东在千里之外的延安领导指挥中原解放军开展反对国民党侵犯的斗争,他亲自起草的电报,达100多份。一方面向国内外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阴谋,另一方面部署中原我军做好反内战准备,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1946年 6月26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以一个旅作为掩护,向东突围。从7月3日到7月15日,毛泽东连续4次致电中原部队领导人,通报敌情,部署任务,指示行动。7月20日,向东突围的皮定钧旅已到达苏皖解放区,中原我军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中原突围标志着全国内战全面爆发,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开端。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我军坚持中原和实施战略突围的伟大斗争,中原突围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一是中原军区部队从抗日战争胜利时起在中原地区坚持斗争将近一年时间,牵制敌军30多个旅,为全党全军作好反内战准备争取了时间,减轻了其他解放区的压力;二是中原我军成功突围,保存了骨干力量,敌人“围歼”我军的阴谋未能得逞;三是教育了全党,打消了对蒋介石所抱的“和平”幻想;四是让全国人民认清了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内战”的实质,赢得了人心,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三)千里之外指挥三路大军决胜中原
1947年6月,毛泽东根据全国的形势变化,作出了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把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中原地区。为此,毛泽东亲自部署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到11月中旬,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约90个旅回防中原。随后,中原三军以巩固大别山根据地为中心,以鼎足之势,相互策应,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解放大批城镇与乡村,直逼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中原地区从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1948年11月,在毛泽东组织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豫皖苏鲁地区发起到淮海战役,至1949年1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55.5万人,广大中原地区全部获得解放。毛泽东指挥三路大军经略中原的伟大意义在于:一是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二是标志着中国革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第一次确立了人民武装力量的优势地位。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三是突显了河南战场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三、毛泽东领导河南人民开展的“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一直密切关注河南人民以愚公移山精神“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对河南工作的批示、指示、谈话多达百余次,先后20多次来河南视察,深入农村、工厂、街道、学校调查研究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基层干部交谈,听取各级领导干部汇报,亲自部署决策重大工程建设,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刻把河南人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无论是河南煤炭基地建设、钢铁工业建设,还是农业生产、城市发展、人民生活,都给予很多关怀。
(一)河南人民的幸福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凝结了毛泽东大量心血 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有的受灾农民被毒蛇咬死,毛泽东得知后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两月之内,他就治理淮河水患问题接连作出四次批示。 1950年11月,豫皖苏三省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组织百万群众开展大规模治淮工程。1951年5月,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为三省人民加油鼓劲。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河南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如今淮河已经变成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来河南视察黄河,就叮嘱河南省党政领导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此后又三次在郑州听取治理黄河有关情况的汇报。在毛泽东的关怀下,黄河治理全方位展开,水利水电工程陆续上马。经过60多年的奋斗,如今这条历史上水患频发的大河,按照人民的意志,奔流东去,岁岁安澜。1953年4月,南阳地区遭受严重霜灾,农作物被冻死80%以上。毛泽东得知此事后,派中央内务部有关领导赴南阳慰问,传达他的指示“有灾必救,灾到哪里,救到哪里,达到有灾无荒。”中央从全国各地紧急调拨的粮食很快发到灾民手中,让南阳人民顺利度过了灾荒。1954年,毛泽东亲自拍板把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定址洛阳,加快了河南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步伐;1958年毛泽东亲自决策上马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为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1969年毛泽东亲自决策修筑焦枝铁路,豫鄂两省人民积极响应,在短短1年时间把这条800多公里长的备战铁路建成通车,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1975年9月身患重病的毛泽东还关注着巩县回郭镇社办企业发展情况,亲自批示全国农业战线学习回郭镇的经验。
(二)主持召开两次郑州会议,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了纠正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1958年11月和1959年2月毛泽东先后两次在郑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两次郑州会议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中召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第一次郑州会议明确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界限。1958年11月2日—11日,毛泽东在中共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主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会议讨论了人民公社问题和《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形成了《郑州会议纪要》。第一次郑州会议在党内达成如下共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应该有一条界限,不能混淆,解决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思想。这次会议是我党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左”的错误的开端。
第二次郑州会议确定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基本方针。 为了解决人民公社内部存在的许多问题,1959年2月27日—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会议通过了《郑州会议纪要》,规定“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是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基本方针。这14句话,对人民公社内部的体制和基本政策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于纠正“共产风”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了较大的作用,是我党继续纠“左”的重要成果。
四、毛泽东与河南那些追随他“挖山”和“改造中国”的著名党史人物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和改造中国的过程中,与河南的干部、群众、知识分子特别是与一些著名党史人物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往。从他们的交往中可以领略一代伟人的虚怀若谷、真诚坦率和为人处世的风范,可以感受领导对部下的教育与帮助,领袖对人民的关心与爱护。
称赞彭雪枫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镇平人彭雪枫与毛泽东相识于中央苏区,在红军长征路上他们生死与共。1944年9月,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县与敌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7岁。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在挽词中说:“雪枫同志在与敌人斗争中牺牲了,全民族和全党都悲痛这个损失。为了补偿这个损失,应该学习雪枫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扩大解放区,扩大八路军、新四军,促成联合政府和联合统帅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联合打击下早日被消灭,使独立民主的新中国早日实现。”毛泽东与朱德等人撰写了巨幅挽联深切悼念彭雪枫,高度评价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高度赞扬杨靖宇坚决抗日的精神 毛泽东与确山人杨靖宇虽未谋面,但对他的光辉事迹了解颇多。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杨靖宇当选为委员。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杨靖宇是25位委员之一。1938年2月毛泽东与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中热情赞扬了民族英雄、东北抗联总指挥、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精神。193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出致敬电,高度赞扬抗日联军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电报中说“我们也不会忘记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民族死敌作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志们”,中央鼓励他们继续坚持抗战。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出版发行,在经毛泽东审定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的注释中,称“1934年后,一切东北抗日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以著名的共产党员杨靖宇为总指挥,长期坚持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杨靖宇由此成为唯一写入《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的抗联领导人。1958年2月23日,中共中央为杨靖宇举行了隆重葬礼,各界代表九千余人参加,毛泽东在献给杨靖宇的花圈上写道:“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许世友被誉为汉代忠臣名将周勃 新县人许世友,与毛泽东相识于1935年的长征路上。1937年4月,许世友对揭发批判张国焘想不通,毛泽东亲自与他进行了两次长谈,解开了思想疙瘩。从此,许世友对毛泽东心悦诚服,终生追随毛泽东干革命。1965年,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问与会的高级干部:“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许世友回答:“我就带兵进京勤王,保卫毛主席!”毛泽东很高兴,说:你许世友的屁股始终是坐在无产阶级这一边的。“文革”初期,造反派要打倒他。毛泽东放出话来:许世友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于是,许世友在文革中的政治地位稳固上升,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被对调的八大军区司令员。毛泽东对将军们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大家要注意啊!”许世友答道:“把它消灭!不怕!”毛泽东高兴地说:“不怕啊,你就作周勃嘛。”
李德生曾被作为接班人培养重用 新县人李德生是在“文革”初期被毛泽东发现的人才。1967年8月,李德生奉命率12军到安徽芜湖支左,制止了武斗,促进了两派的大联合,受到毛泽东的注目。1969年4月28日,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7月,毛泽东在住处接见李德生,要他多读书学习:“要读《红楼梦》,我看了五遍才解开。《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时,先后在武汉、南昌与当地党政军领导人谈话时说“要培养年轻人到中央,如李德生、纪登奎、华国锋那样的,光是老将不行。”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李德生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王国华被赞誉为“我们的农民领袖” 毛泽东与河南省原副省长王国华的交谊久远,他们在中央苏区就认识,王国华曾在中央苏区工作过一段时间,临别回河南时,王国华向毛泽东讨要指示,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四个大字“党不离枪。”王国华说这是“锦囊妙计。”1940年王国华赴延安参加七大,受到毛泽东接见,称他为“我们的王老汉”、“我们的农民领袖。”解放后毛泽东来河南视察多次接见他,请他一起吃饭,还送给他一件白衬衫。
除与河南著名党史人物的交往外,毛泽东与河南籍哲学家冯友兰、赵纪彬,著名艺术家常香玉,作家姚雪垠等人也有着许多联系,与身边工作的河南人马夫侯登科、卫士翟作军、机要员谢静宜等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对他们的关心、支持、爱护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毛泽东亲切接见过许多河南的英雄模范、民主人士和广大干部群众,他河南尊称新安人张钫为“中原老将军”,称新安人韩钧为“娃娃将军”,称新蔡人任锐为“妈妈同志”。他还在中南海丰泽园家中先后亲切接见并宴请过“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沁阳人宋学义、无脚拖拉机手、沁阳人李来财、封丘县应举社社长崔希彦等。济源县委第一书记侯树堂也受到过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58年11月上旬,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史称第一次郑州会议)。11月1日晚,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停新乡,毛泽东主席接见了正在地委开会的济源县委第一书记等豫北10位县委书记,座谈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情况。当介绍到侯树堂时,毛主席说“济源有个王屋山,是愚公移山的地方”。侯书记当即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济源县建设好。”
在河南,有机会与毛泽东直接交往的人毕竟有限,但是毛泽东思想对河南人民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毛泽东的教导下,河南涌现出了焦裕禄、宋学义、李来财、杨水才、赵春娥等英模人物,由于他们对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扬光大,进而产生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正能量鼓舞着亿万中原儿女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建议我们学会拓展研究与愚公移山有联系的人物、事件、思想理论。譬如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有愚公精神,能否研究一下红旗渠、大寨、大庆、两弹一星与愚公精神?焦裕禄、史来贺、宋学义、李来财等人的事迹与愚公精神?甚至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有没有发扬愚公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对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什么样的影响,不断赋予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思想内涵,更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