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愚公移山”精神
发布日期:2016-10-27发布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浏览次数:660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梁周敏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愚公移山”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三平”精神,共同构成了河南精神的四大支柱。那么,“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它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何指导意义?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列子》书中的《汤问》篇。故事的内容我们已经熟知,讲的是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愚公身上体现出的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富于实干的精神,构成了我们华夏文明绵延不息的精神命脉,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 1945年,毛主席以《愚公移山》为题在党的七大上致闭幕词。他把“愚公移山”精神概括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去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争取革命的胜利。从此以后,“愚公移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成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愚公精神如一坛老酒,历岁月而弥香。在我看来,他的精神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敢想敢做,思想解放。在当时,太行与王屋两山,不仅仅是给愚公一家带来不便,而是包括很多家。而只有愚公想到去移山,说明他思想解放,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当时的愚公已经90岁,为什么还能敢想敢做?因为他坚信移山能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这是一个倔强而可爱、有决心而又有信心的老者,因此,他才不顾年迈体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毅然干起这一伟大事业,形成一个伟大的壮举!汉代大文人司马相如曾说:“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愚公正是这样的非常之人。 二是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伟大的目标需要伟大的坚持。面对大山,愚公做好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心理准备,可见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冷静分析,做好了坚持不懈的打算。正是这种精神,最终感动了上苍。从古到今,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到毛主席的“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一日曝十日寒”,都反复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坚持的人,才能最终走向胜利。 三是大局意识,团结奋斗。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移走大山,既不是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愚公善于发动邻居,共商大计,而且认定这项任务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可见,他是一个善于依靠团体、有大局观、善于做长期谋划的人。古往今来,也只有具备这种气魄的人,才能去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作为一种富于历史性与时代性、一贯性与发展性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愚公”精神并不过时。 二、用“愚公移山”精神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中原大地的济源,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与智慧结晶。历史证明,大凡有精神家园的地方,都需要一大批守望者与实践者。作为愚公的子孙,我们能否守望与实践他的精神,直接决定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这项伟业能否顺利推进。“愚公”精神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意义: 一是“关键在做”需要“愚公”精神。唐代诗人李白看到四川的山川险峻,一声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是浪漫的,而愚公则是务实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更需要愚公这样的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这“四难”中的每一“难”,都需要大量愚公这样的实干家。当然,“做”并不是不讲效率,一味蛮干,这又涉及到态度与方法的问题。愚公的时代没有推土机,可是现在我们有了,所以我们还要讲科学发展观,把“关键在做”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这才是对“愚公”精神的创造与发展。 二是转变领导方式需要“愚公”精神。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所谓“转变”,一是要转变观念,学习愚公的敢想敢干;二是要转变态度,学习愚公的能打持久战;三是转变作风,学习愚公的不怕牺牲。愚公已经90岁,在家庭中德高望重,是“一把手”。照理说,他年迈体弱,只动嘴,不动手,让子孙们去干,也无可厚非,可他不以年迈自居,不倚老卖老,袖手旁观,而是率子孙亲历亲为、叩石垦壤,可谓真抓实干、率先垂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领头羊,只有以身作则,甘心做“愚公”一样的实干家,“愚公”精神才能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广大群众才能上行下效,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各种贡献。 三是“三化”协调发展需要“愚公”精神。“三化”指的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三者看似独立而实则统一,如何找到它们的关联性与着力点,如何做好长期谋划与短期设计,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河南是个农业与人口大省,各个地市普遍存有“三化”不均衡、发展不协调问题,如何使它们在发展中保持互动性与协调性、特色性与延续性、区域性与整体性,都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愚公”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大局观、长期性、可持续性,这也是我们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毛主席说,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续秉承“愚公移山”精神,从而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 |
主办单位:中共济源市委党校 | 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 | 济源行政学院 | 济源市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济源市济渎大街与沁园路交叉口东南400米 办公电话:0391-8328000 培训预约:0391-8328777 邮编:459000 豫ICP备2022022540号-2 举报投诉 |